sub_banner

旅游扶贫|全国旅游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编者按: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扶贫攻坚中大有可为。从2015年至今,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部门陆续发布或联合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涵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以及农业PPP等诸多方面,为乡村扶贫旅游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一)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加强规划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传统乡村风貌。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专业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三)国务院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四) 2016年3月,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各金融机构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区域信贷政策,在信贷资源配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信贷管理权限设置等方面,对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给予倾斜。

    (五) 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确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五大任务和提出了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

    五大任务

    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各地要将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交通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探索“多规合一” 。

    2、加强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

    3、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4、加强重点村旅游宣传营销,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对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宣传推介,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

    5、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各地要创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9bcf1f29dc44bb8556193fa20b5737f4.png

(六)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在产业发展脱贫的规划中,提出了旅游扶贫的详细措施。

    1、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nb